奥巴马中文粉丝站

2007年10月7日星期日

向后看,向前看?

奥巴马10月2日在芝加哥德保罗大学的演说中谈到美国的外交政策和伊拉克问题。他呼吁在全球范围内消除核武器,他表示,美国目前仍是更多地关注前苏联留下的核武器,而不是与来自“流氓国家”和恐怖分子的核威胁作斗争。

奥巴马称,他并不希望美国单方面销毁核武器,而是希望美国与其他国家合作,逐步消除核武器并控制核原料。

他说,美国寻求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

他说,保持美国安全的最好办法不是以核武器来威胁恐怖分子,二是避免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和核材料。

奥巴马在演说中继续强调,他在2002年时就反对伊拉克战争。奥巴马希望以此显示他的判断力,而判断力的有无比在华盛顿呆多少念头更重要。奥巴马在演说中批评美国总部布什,批评媒体,批评美国国会,还不点名地批评他在民主党内的竞争对手们当年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推波助澜。



5年前的10月2日奥巴马在一次反战集会上宣布他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他当时预测美国将陷入一场引起世界愤怒的无休止的战争。


奥巴马说,他竞选总统不是为了遵循华盛顿的“传统思维”,而是挑战这种思维。

奥巴马一直反对伊拉克战争,这是他的杀手锏。但2002年毕竟是过去,而且奥巴马在如何从伊拉克撤军问题上的具体看法与民主党其他参选人差不多。奥巴马如何利用历史来给自己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选票,还是一个问题。



迄今为止,奥巴马的累积筹款额仍高于希拉里-克林顿。但是,7月份以来克林顿的筹款额超过了奥巴马,尽管克林顿阵营在此期间还受到捐款人丑闻的打击。虽然筹款的金额并非能否获胜的唯一因素,但至少奥巴马面临的压力在增大。

2007年9月28日星期五

奥巴马在纽约华盛顿广场的讲话

奥巴马星期四(9月27日)晚在纽约的华盛顿广场公园的一次集会上表示,若当选美国总统,他将给华盛顿带来重大变革。
奥巴马在该公园举世著名的拱形门前表示,要真正实现变革,必须停止党派政治,必须使人民重新接近联邦政府。
该拱形门是当初为纪念美国第一位总统乔治-华盛顿就职100周年而建造的。
奥巴马说了他在竞选活动中常说的那句话:We are sick and tired of being sick and tired.。他说,我们需要新东西,我们需要某些变革。(其实I’m sick and tired of being sick and tired这句话,是美国已故黑人民权运动家Fannie Lou Hamer的名言。)
奥巴马在讲话中谈及了伊拉克战争及医疗保健问题,但未直接批评他在竞选活动中的任何对手。
组织者称有24000人参加了此次集会。其中有许多是大学生,因为该公园附近是纽约大学。
奥巴马说,这么多人来参加这次晚间集会,是因为他们对于美国的宪法被当作“麻烦”,而非当作美国的立国之本看待,对于一场“从来就不应该被授权并且已造成几千名美国人丧生”的战争感到厌烦。听众对他的这些话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奥巴马提醒听众,他从一开始就反对伊拉克战争,并表示,(若他当选)他将加大外交努力和人道主义援助力度。
奥巴马还表示,他将帮助美国数百万没有医疗保险的人,他谈到他母亲在53岁时死于癌症,他母亲去世前几个月更多地担心的并非是自己的病情,而是保险公司能否付账。(奥巴马在最近的一个广告中用了他母亲的形象,该广告以改革美国的医疗保健制度为主题。)

2007年9月19日星期三

奥巴马评论华尔街


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贝拉克·奥巴马17日批评说,有些华尔街投资者与企业精英太注重个人利益,不顾民众疾苦。   

奥巴马当天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发表演讲时说,“我们必须承认,一些在新的全球市场中获益的投资者”未能关注那些没有在新经济中获益的普通人。他表示,这些获益的投资者包括在华尔街工作的许多人。   

奥巴马说,美国商界部分领域蔓延着一种“对我好就行”的思维,与此同时,许多普通职工却在辛苦地承受更长工时,为支付医疗金和各种税费而劳碌。   

“这种思维不仅损害我们的道德,还危及我们的市场,”他说。   

奥巴马谴责美国企业界一些违反市场规律的做法,例如允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自己所获股权定价,这样无论业绩如何都能保证自己赚钱;还有一些因业绩糟糕下台的高管人员获得巨额“分手费”等。   

当然奥巴马也不忘给在场众多商界精英台阶下。他说,自己相信华尔街领袖们希望参与“建设一个更公正的国家”,并呼吁他们和自己“共同宣告一个互相负责的新时代”到来。

2007年9月14日星期五

奥巴马谈伊拉克撤军

奥巴马本月12日在爱荷华州克林顿市的一所大学里发表了题为“Turning the Page in Iraq”的“重要”演讲,详细阐述了他对结束伊拉克战争的计划,这是迄今为止他发布的有关伊拉克问题的最为详尽的看法。




奥巴马提出美国立即开始从伊拉克撤军,在明年年底前将全部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同时留下数量不定的相对小股部队以打击恐怖分子,训练伊拉克士兵并保护美国利益。奥巴马说,维护我们的安全以及就解决伊拉克内战问题向伊拉克领导人施压的最佳方式,是立即开始从伊拉克撤走我们的作战部队,不是在6个月后或一年后——而是现在。
奥巴马建议,以每月撤出一到两个作战旅的速度从伊拉克撤军。目前美国在伊拉克约有20个作战旅。按照奥巴马的计划,到明年夏天,美国在伊拉克的作战部队将减少到不超过10个作战旅。
奥巴马在讲话中强调他一如既往地持续反对伊拉克战争,他既抨击美国总统布什以站不住脚的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也批评太多的政客们当初没有认真阅读情报部门提供的资料,做出自己的判断,而是把布什的判断作为自己的判断。
奥巴马说,我在2002年反对这场战争。我在2003年反对它。我在2004年反对它。我在2005年反对它。我在2006年反对它。
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在演讲中并未提到希拉里-克林顿参议员的名字,但他选择在克林顿市发表演说,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奥巴马确实抓住希拉里-克林顿当初支持美国出兵伊拉克的把柄,来大做文章。
奥巴马还发表了他对伊朗问题的看法。他表示,伊朗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伊朗建造核项目,支持恐怖主义,并威胁以色列的安全。但是,目前美国总统和副总统谈及伊朗时,话里话外酷似他们在伊拉克战争前谈论伊拉克。他们暗示通过外交手段和施加压力来解决伊朗问题的时间已经耗尽,而事实上美国甚至尚未尝试直接外交。奥巴马强调:乔治-布什和迪克-切尼必须倾听美国人民和国会的大声疾呼:我们不支持你们,也不授权你们发动另一场战争。
奥巴马称,现在是采取强硬和持续的外交手段,辅之以施加真正压力的时候了。他说,美国应该直接向德黑兰传达这样的信息:美国是国际社会的一部分,美国期望中东和平。伊朗可以放弃核野心及对恐怖活动的支持,重新回到国际社会;否则伊朗将面临进一步的孤立,包括更为严厉的制裁。

2007年9月13日星期四

奥巴马和LINKEDIN


奥巴马熟谙利用网络来连结人脉,他最近在社交网站LinkedIn开立了账户(http://www.linkedin.com/in/barackobama),之前奥巴马已利用MySpace,YouTubeTwitter等来广泛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LinkedIn是面向企业的社交网站,主要用于职业的社交联络。截止到20079月份,LinkedIn拥有超过1,400万注册用户,用户跨越150个行业和超过400个经济区。
YouTube等主要面向年轻人的网站有所不同的是,奥巴马更希望利用LinkedIn来扩展他在企业界人士,尤其是中小企业人士中的影响力,以及提升他在相对年长的选民中的知名度,因为LinkedIn的用户年龄相对偏大些(平均年龄是29岁,73%的用户年龄超过29岁)。这样奥巴马在网络世界的触角可伸展得更远些。
目前已经加入LinkedIn的总统参选人,除奥巴马外,仅有纽约市前市长朱立安尼(Rudy Giuliani)

2007年8月21日星期二

奥巴马妻子的演讲

巴拉克·奥巴马的妻子蜜雪儿· 奥巴马(Michelle Obama)上周四(16日)在爱荷华州康西尔布拉夫市(Council Bluffs)向支持者介绍她丈夫时,发表了题为“Tired Of Being Afraid”的演讲。演讲长度在7分多钟。以下是演讲的视频:


蜜雪儿·奥巴马
也是位大牛人,她跟希拉里·克林顿有一拚。


蜜雪儿先后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及哈佛大学法学院,曾在Sidley & Austin律师事务所(美国第六大律师事务所)就职,她在该事务所工作时她认识了作为暑期实习生在该律师工作的巴拉克·奥巴马。蜜雪儿后来离开了公司法领域,转而在公共服务领域发展。她目前担任芝加哥大学医疗中心的负责社区和外部事务的副总裁。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若巴拉克·奥巴马当上总统,蜜雪儿将来也可以效仿希拉里,先竞选先参议员,然后竞选总统。


蜜雪儿·奥巴马与巴拉克·奥巴马不愧是夫妻,两人演讲的措辞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巴拉克·奥巴马近日经常在讲话中说“I’m tired of”,比如他有次说到“I'm sick and tired of being sick and tired”。其妻的讲演自然也夫唱妇随,说The reason why I said yes was because I am tired of being afraid”。


感觉蜜雪儿的此次演讲看似不正式,但实际应该是经过了精心准备。蜜雪儿的演说才能决不逊于其夫。演讲的大意是,奥巴马一家本来过得很好,竞选活动是对他们的美满生活的破坏(disruption),但是蜜雪儿“tired of being afraid”,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们在一个建基于“害怕”(fear)的社会里长大,因此她做出了“牺牲”,支持她丈夫竞选美国总统,她丈夫是一非常特别的人,是位力图实现变革的人。她呼吁选民,投票不要基于“害怕”(fear),而是基于(实现变革的)“可能”(possibility).



2007年8月12日星期日

奥巴马为何成了众矢之的


8月8日,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巴拉克·奥巴马在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发表演讲时,指责美国总统布什领 导的反恐战争出现了方向性错误。并声称如果他当选下届美国总统,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必须采取强硬措施反恐,否则美军将不请自到,巴基斯坦也将失去每年 10亿美元的援助。话一出口,奥巴马就成了各方批评的靶子。
■奥巴马不想被说幼稚
很多人仅仅将此言看作奥巴马与其在民主党内的 竞争者希拉里近来“口水战”的升级。在7月23日民主党内部的“互联网辩论”中,奥巴马因表示会在任期第一年与伊朗、古巴、朝鲜等国的领导人举行无条件会 晤,而被希拉里嘲笑相当“幼稚”。急于显示自己“坚强与成熟作风”的奥巴马,在8月初便发此“豪言”。
一言激起千层浪,奥巴马此言既出,巴政府就提出强烈抗议,指责奥巴马的言论“不负责任”。巴外长胡尔希德·卡苏里说:“这种表态极不负责。在美国总统竞选活动如火如荼之际,我们不希望看到竞选人以我们为代价打他们的竞选仗。”
美国国务院紧接着就出来灭火。8月3日,美国务院发言人汤姆·凯西说,“谁在2008年选举中胜出,谁才能在2009年有资格说出自己打算(在外交方面)做什么”,而那些想阐述自己对外交事务意见的(候选)人,则被请“闭嘴”。
美国总统布什也急忙通过电话对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表示,类似美将进入巴境内追剿基地组织成员的言论令人厌恶,那些人是出于(美国)选举的政治需要才说出这样的话。布什并向穆沙拉夫保证,美国将全面尊重巴基斯坦主权。
但这并没有平息巴民众的愤怒。8月4日,在巴最大城市卡拉奇街头,大约150名抗议者高呼反美口号,焚烧美国国旗。
其实,9·11后,美国国内一直都不乏要打击巴基斯坦境内基地组织残留的声音,只是没有人如此明确直白地说出来罢了。
9 ·11恐怖袭击 后,巴基斯坦成为美国的反恐盟友。此后,巴基斯坦政府在其西北与阿富汗接壤的瓦济里斯坦地区部署了大约9万部队,这个地区也是基地组织分子活跃的地区。 2006年下半年,巴基斯坦军方政策突转,政府宣布与瓦济里斯坦部落武装签署了和平协议,同意撤出该地驻军,换取当地民兵解除武装。此举让美国政府和安全 专家一片哗然。此后,美国国内便不断有对巴境内基地组织采取行动的声音。
今年7月17日,美国情报机构的“国家情报评估”便称:基地组织利用瓦济里斯坦作为避难所,重整旗鼓,恰如9·11之前的阿富汗。美国白宫国土安全顾问陶森德主张,布什政府应攻击“全世界的目标,而不管它是在巴基斯坦还是在其他地方”。
乍一看,军事袭击的逻辑似乎行得通。如果美国能在9·11前铲除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大本营,那么就不会有9·11。那美国为什么不吸取在阿富汗的教训,去提前铲除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基地组织大本营?
与阿富汗不同,巴基斯坦是一个穆斯林国家,并且拥有核武器,如果点燃巴国内的反美狂潮,并且导致对美相对友好的穆沙拉夫政府垮台,政权落入极端分子手中, 恐怖分子的威胁只会有增无减。况且,如今美国已深陷伊战的泥潭,美国国内要求从伊拉克撤军的呼声不断,如果美国在袭击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再次“先发制 人”进入一个穆斯林国家,肯定会在穆斯林世界引起更大的反美浪潮。

2007年8月11日星期六

NOT BLACK ENOUGH


奥巴马是个黑人,但在美国黑人中,他的支持率却不及希拉里。美联社7月的民意调查显示,奥巴马在美国黑人民主党员中的支持率只有33%,落后于支持希拉里的46%。同时,在西班牙裔的民主党选民中,奥巴马更以17%的支持率远远落后于希拉里的45%。
  美国媒体分析,奥巴马不够“黑”,是他不能赢得美国非洲裔选民支持的重要原因。奥巴马的父亲是肯尼亚黑人,但他母亲却是美国白人。另外,奥巴马虽具有黑人的血统和肤色,但他在行为、语言、价值观念等方面更符合自由派白人的标准。而且肯尼亚黑人与美国本土的非洲裔美国人有着天壤之别,由此,部分选民嫌奥巴马不够“黑”也有一定的道理。
  尽管如此,奥巴马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民主党人和倾向民主党的年轻选民中仍然人气很高。近日,共和党参选人朱利安尼的女儿卡罗琳就公开表示支持奥巴马。据说,这件事让朱利安尼尴尬不已,但奥巴马却倍感欣喜,他表示:“希望早日与这位支持者会面。”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2007年8月10日星期五

美总统竞选作秀战

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最近正在举行唇枪舌剑的党内总统参选人辩论会,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民主党热门总统候选人、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除了参加激烈的辩论会外,还计划于下周一到拉斯维加斯的一家医院中当一天“轮班护士”,做一天像南丁格尔那样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从而为自己拉升民意支持率。其他民主党总统竞选人也不甘落后,纷纷上演“作秀战”。
■希拉里下周一去当护士
据报道,美国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日前和其他民主党对手进行了激烈的党内总统参选人辩论会。不过下周一,希拉里却将离开美国政坛一天,到拉斯维加斯市的圣罗斯多米尼加医院充当一天“轮班护士”,当一个“白衣天使”!
希拉里“弃政从医”、改行当一天“护士”的主意,是美国“服务业员工国际联合会”提出的“穿我的鞋子走一天”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专门邀请政治家脱下自己的鞋子,穿上其他行业的工作鞋,在摄像机跟踪拍摄下客串一天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辛苦地在其他行业工作一天。
为了获得“服务业员工国际联合会”的支持,希拉里毫不犹豫地接受该联合会的计划,并决定选择像19世纪的英国人弗洛伦丝·南丁格尔一样,做一名受人爱戴的护士,尽管希拉里仅仅只会做一天“白衣天使”。
据悉,希拉里早就想改革美国的医疗卫生了,当克林顿任美国总统时,希拉里就负责为丈夫起草了1300页的医疗改革计划,结果该计划却遭到了国会否决,成了希拉里最公开的失败之一。如今希拉里选择亲自当一天护士,显然是想亲身体验一下美国的医疗卫生工作,不过,希拉里的竞选阵营目前尚未透露希拉里到时愿意做些什么具体的护士工作。
■奥巴马照顾87岁老人
事实上,希拉里不是惟一一个愿意辛苦劳动一天、从而赢得“服务业员工国际联合会”支持的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其他民主党总统竞选人也不甘落后,纷纷上演“作秀战”。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8日来到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处住宅中,开始帮一个家庭护理助手照顾一个87岁的老人。
北卡罗莱纳州的前民主党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则干脆到西切斯特市的一家疗养院中,汗流浃背地工作了一天,充当了一回护理工人。

年轻并不总是资产


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虽然还未正式开打,两党的数十名候选人已经为了获得本党提名而开始唇枪舌剑了数月,按照美国总统大选的惯例,两党将在选举年的2-4月份分州进行初选投票在初选中获胜的候选人,将在暑期召开的两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正式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因此一般来说,有意参加总统大选的各路神仙,要想修成正果,还必须先得过党内初选这一关。从今年初开始,直到明年春,各位候选人必须马不停蹄的募款筹资,出席各地的竞选活动,投放数以万计的媒体广告,乃至出书、上网与选民沟通等等,不一而足。总而言之,各位候选人如果不能在这个政治秀场中秀出自己的个性,吸引足够的媒体焦点,就难以杀出初选重围,获得决赛门票。
目前登记参加民主党的总统初选已经有八位政治家,这其中最受人瞩目的就是著名的前第一夫人,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以及今年以来逐渐走进国内读者视野的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自从两人宣布参选以来,他们的民调一直占据着民主党人名单的前两位。
希拉里的名字早已为国人熟知,随着她2000年成功当选参议员,大家早已将她视作是总统大选的热门。而另一位热门奥巴马,对于国人来说还算新面孔,这位2004年才进入参议院的新鲜人,凭借他充满魅力的笑容,46岁的年轻活力,以及黑人族群的身份,吸引了一大批拥趸。选民们看厌了十几年不变的老面孔,厌倦了伊拉克战争、腐败丑闻等政治负面消息,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奥巴马清新亲和,从政履历简单而干净,加上年轻的年龄都让选民充满了崭新的期待。甚至有人将他比作新一代的肯尼迪,年轻有为,将开启美国一个新的时代。
年轻固然是资产,简短的从政履历让对手很难找到奥巴马的政治错误,然而年轻也意味着缺乏经验。奥巴马登上全国性政治舞台不满三年,和其他对手相比,少了很多磨砺,对各种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很难说有一整套成熟的政策论述。目前的竞选主轴仍旧停留在对布什政府和对手的抨击上,并没有太多的建设性策。
8月1日,奥巴马罕有的提出了一项自己独特的外交政策,却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奥巴马在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发表的演讲中再一次强烈的抨击了布什政府的现行伊拉克政策,承诺在他当选后将立即从伊拉克撤军。针对美国目前的反恐局势,奥巴马认为重点在于阿富汗而非伊拉克,他严辞抨击布什政府将重点放在伊拉克而非阿富汗,从而使本拉登的基地组织日益壮大,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屡屡制造恐怖事件。同时,奥巴马首度表示一旦当选,他将派遣1万名左右的美军部队进驻阿富汗,并将督促巴基斯坦政府加大打击边境地区塔利班的力度。他更表示将派遣美军进入巴基斯坦执行反恐任务,无论是否获得巴基斯坦政府的许可。奥巴马还补充说核武器将不在军事活动的考虑范围内。
奥巴马的言论出炉后,引起不小的波澜,招致了来自民主党和共和党两面的批评,巴基斯坦政府也就奥巴马的这一言论表示抗议,称这样的言论不负责任;但奥巴马在此后仍拒绝收回这一言论并反复加强论述。奥巴马这次的言论反映出他外交政策上的不成型、模糊摇摆的弱点。这或许正是年轻政治家所必须经过的历程。

从民主党党内的角度看,奥巴马在初期凭借自己的清新形象,支持率一度超过了希拉里,在筹款方面也与希拉里不相上下。但随着竞选的深入,奥巴马对各类议题缺乏深度的思考,并没有真正的创建,竞选活动大多停留在批评对手,以及号召变革方面,明显流于空洞。民调也持续下滑,从领先希拉里直至落后十余个百分点,显示出加强政策论述是奥巴马当前竞选的主要问题。而伊拉克战争作为去年美国中期选举以来的重要话题,无疑就成为了奥巴马的突破口。奥巴马将焦点放在阿富汗并不足为奇,2004年大选中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就屡次指责布什应当在阿富汗投入精力,抓获本拉登,解决美国的真正威胁。此时美国国内反对伊战的情绪高涨,弃伊拉克而就阿富汗可以说是一个还算聪明的决定。但是奥巴马忽视了民主党长期以来与共和党的重大区隔,那就是民主党人更主张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恐怖主义威胁,奥巴马本人也多次表示愿意与伊朗、叙利亚等国家领导人会谈来化解问题。长期被对手指责在反恐等议题上立场不够强硬的奥巴马此次突然大转弯,不惜以侵犯巴基斯坦主权为代价,也要派遣重兵进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反恐,不由得让人怀疑是不是转过了头。奥巴马因为伊拉克战争劳民伤财,侵犯伊拉克主权而反对伊拉克战争,反对向伊拉克增兵,但是阿富汗的地势更加险恶,部族冲突丝毫不逊于伊拉克,北约和美国在阿富汗数年也收效甚微,奥巴马为什么又支持阿富汗战争,要向阿富汗增兵呢?阿富汗之所以恐怖主义猖獗是因为美军力量薄弱,那么撤军之后的伊拉克同样没有大量美军,是不是有会重蹈阿富汗的覆辙呢?奥巴马如此拆东墙补西墙的政策显然缺乏深思熟虑。并且他突然从外交途径转向军事打击途径,这样的国家安全政策,并不能获得大多数反战民主党人的认同,对他的初选是极为不利的。
从共和党的角度看,奥巴马的言论并不符合目前执政的政策。巴基斯坦作为美国反恐战争的重要盟友,对于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奥巴马意图进入巴基斯坦境内的决定很可能会使美国失去一个重要盟友。从目前的反恐形势看,凡是有大量美军存在的地方,就会招致大量的恐怖袭击。美国一旦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再次投入重兵,反而会加重两国国内局势的混乱。此外,南亚地区本来脆弱的政治均衡也将被打破,美国在巴基斯坦的存在将迫使美国介入印巴两国的争端中,诸如克什米尔问题等;这是传统上重中东轻南亚的共和党所不乐见的。作为执政党的候选人,共和党各位领跑者对于伊拉克战争仅仅表示审慎的怀疑,并不愿意大张旗鼓的反对。奥巴马这次离伊拉克就阿富汗的表态恰恰给了共和党人攻击奥巴马的口实,各方纷纷表示,立即撤出伊拉克去阿富汗太过草率,应当审慎安排撤军步骤,共和党人也正好借此转移自己在伊拉克撤军问题上的压力。
自参加党内初选以来,奥巴马的外交态度从一度高度重视对话和多边外交,到今天的强势武装介入,显示出他在外交上并没有连续性的政策,还处在探索与制定中。对于奥巴马这样的年轻政治家而言,制定出完整的外交政策或许有些强人所难,但对于总统这样的重要位置而言,经验的确十分重要。人们既然将奥巴马比作肯尼迪,那么奥巴马又会不会犯下猪湾事件式的错误呢?奥巴马拥有年轻,但要做总统,政治上的成熟恐怕比年轻要远为选民看重。

2007年8月6日星期一

生日快乐




本月4日(星期六),奥巴马在亚特兰大度过了他的46岁生日。
奥巴马当晚在一家酒店参加一个活动时,向在场的1200多人表示,自己在过生日时还得工作,一旦为竞选总统而努力,就一天也无法休息。

现场的人为了“弥补”奥巴马的辛劳,为他合唱了“祝你生日快乐”。

当日的晚宴,亚特兰大市市长Shirley Franklin到场,参加晚宴的还有很多儿童。歌剧演唱家Ernestine Dillard独唱了“上帝保佑美国”。

之后奥巴马上台讲话。他说,"I'm sick and tired of being sick and tired."。奥巴马表示,在全美各地为竞选奔波数月后,他注意到美国人也像他一样感到疲惫。他说,人民渴求变革的原因是,政府甚至不愿意尝试做一些事情来纠正(现存的)不公正,人民对此感到厌烦。

奥巴马还举例说明。他将美国副总统切尼办公室主任利比(Scooter Libby) 一案的判决与Genarlow Wilson一案的审判进行了对比。Genarlow Wilson目前正在服刑,他在17岁时,曾因与一位当年15岁的女性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口交,而被判处10年监禁。相比之下,对利比的判决真是微不足道。奥巴马还将普通的美国工人所缴纳的税款,与希尔顿的继承人巴黎-希尔顿(Paris Hilton)所缴纳的税款,进行了对比。 两次对比,都给奥巴马迎来了大声喝彩。

2007年8月2日星期四

奥巴马和希拉里的口水战



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与巴拉克-奥巴马间的唇枪舌战最近一周在升级。此轮舌战的起因是,在最新一次电视网络辩论中,这两位参议员对于如果他们当上总统,会不会在没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与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古巴和朝鲜的领导人会面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奥巴马表示愿意,而希拉里有保留。

此后,希拉里批评奥巴马说,奥巴马的言论是不负责任的,是幼稚的。对此,奥巴马不仅仅自卫,为自己进行了辩解,而且还主动出击。他用了可乐或香烟上常用的“清爽”(lite)一词,说希拉利在该问题上立场“顽固”,称希拉里是“清爽版的布什和切尼”(Bush-Chenney lite)。
希拉里对此很不高兴,她随后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表示,还从未有人把她比做布什或切尼,这种类比是“愚蠢”(silly)的。希拉里还对奥巴马是否在竞选历程中坚持他所标榜的(政治)“希望”(hope)表示质疑。(奥巴马就是因为发表主题为“无畏的希望”的演讲而一举成名的。)
针对这两人为当了总统后是否会见敌国领导人的问题而展开的口水战,民主党人约翰-爱德华茨在一个公众场合,在希拉里及奥巴马都在场的情况下,对两人提出批评。爱德华称,这两位很棒的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把他们的时间花在彼此攻击上,而不是用在对付这个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上。
尽管希拉里和奥巴马目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得不亦乐乎,但是美国国会众议院前议长,共和党人纽特-金里奇最近预测,2008年总统大选中,民主党将提名希拉里为总统候选人,将提名奥巴马为希拉里的竞选搭档。

2007年7月26日星期四

民主党YOUTUBE辩论


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于当地时间本周一(7月23日)晚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举行了一场耗时约两个小时的辩论,包括巴拉克-奥巴马,希拉里-克林顿及约翰-爱德华兹等八名民主党参选人都出席了此次辩论。此次辩论是CNN和YouTube主办的,通过CNN和YouTube进行电视和网络直播。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YouTube的影响力。

辩论的题目选自网民们在YouTube网站上提交的视频。当晚的论题涉及面广,包括伊拉克战争,美国的外交,内政以及社会和民生问题,涵盖种族,教育,全民保健,环保和同性恋者权益等。有人问参选人若当选总统,是否愿意只领取法定的最低工资(时薪5.8美元),而不是年薪40万美元。还有人问参选人是否是乘私人飞机来查尔斯顿的。

辩论中候选人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是:若这些参选人当选总统,他们是否愿意在担任总统的第一年内,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与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古巴和朝鲜等美国人眼中的所谓“流氓国家”的领导人 (“独裁者们”)会晤。

奥巴马的回答是“我愿意”。他说,现任政府秉持的观念是,不与这些国家对话就是惩罚这些国家,这种观念是荒谬的。

曾经批评政府“不与我们的敌人对话”的希拉里,则与奥巴马立场不同。她保证,若她成为总统,她会与上述国家展开强有力的外交活动,但她拒绝承诺本人与那些国家的领导人会晤。

另外,在被问及是否愿意拿最低工资当总统时,爱德华兹回答“Yes”,希拉里回答“Sure”,奥巴马回答“Yes”。

尽管在此次辩论上很少有参选人之间的直接交锋,但实际上此次辩论凸现了奥巴马与希拉里之间的分歧。

奥巴马在辩论中委婉地批评了希拉里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

奥巴马说愿意在无前提条件的情况下与美国最不待见的国家的领导人会晤,此言一出,就引发了口水战。周二民主党的主要参选人纷纷发表声明。希拉里说奥巴马此言“是不负责任的,坦率地说,是天真的(naive)”的,希拉里的支持者认为这是奥巴马年轻,缺乏外交政策经验的表现。而奥巴马的支持者认为奥巴马的言论显示了他的判断力,是对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批判。奥巴马本人称,希拉里批评奥巴马的言论实际上是与布什政府站在了一起。

共和党也很注意奥巴马在该问题上的立场,共和党人也批评奥巴马的言论不当。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顾问奥巴马的言论进行了辩解。他说:一个大国及其总统应该永远不害怕与任何人谈判,奥巴马参议员说他愿意这样做,这样说是恰当的—-正如尼克松总统对中国及里根总统对苏联所做的那样。

这些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奥巴马此言确实是碰了政治“马蜂窝”。在这方面,奥巴马确实没有希拉里那么圆滑。

2007年7月12日星期四

奥巴马和希拉里支持报复中国法案


中国的汇率问题一直是美国政客指责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造成其国内工作岗位流失的焦点,现在美国国内两党联合推动立法,对中国商品进行贸易报复。奥巴马也表示支持,我对此不得不表示遗憾。下面是有关媒体的报道。

希拉里和奥巴马将支持报复中国法案

英国《金融时报》约恩•卡伦(Eoin Callan)华盛顿报道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和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在国会参议院的助手称,他们同意共同支持一项立法,该法案威胁对中国商品进行贸易报复,以敦促中国政府同意人民币升值。希拉里•克林顿和巴拉克•奥巴马在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中处于领先地位。

分析人士表示,这种支持表明了一种迹象: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美中贸易问题正日益成为一个政治热点;同时还加大了该项立法在获得“挡住否决权”(veto-proof)的多数票情况下,得到参议院通过的可能性。

此项两党联合的法案由美国参议员马克斯•鲍卡斯(Max Baucus)、查尔斯•格拉斯利(Charles Grassley)、查尔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和林塞•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提出,旨在解决美国与中国之间每年规模高达2326亿美元的创纪录贸易赤字。做法是采取措施,解决该法案支持者所认为的、造成贸易流动扭曲的汇率失调问题。

该法案将允许公司以(人民币)汇率低估为基础,寻求对中国进口竞争品征收反倾销税;同时呼吁美国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一项新的贸易案,指控(中国)压低人民币汇率等同于施行非法补贴。

提出此项法案的4位参议员在今日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上陈述了此举的政治意义,并辩称“施加一点点压力,对于鼓励实施正确的政策大有帮助”。

尽管这4位参议员针对的是中国,但他们表示,“明天可能出现另一个经济体的汇率问题,所产生的后果甚至更为严重”。

他们表示:“两党联合立法的意义,并不是惩罚某个国家,而是鼓励所有国家遵循国际规则。”他们称,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已经过时,而且“违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贸组织的原则,从而对全球贸易体系构成了严重威胁”。

前民主党顾问布赖恩•博姆泊尔(Brian Pomper)表示,两位总统竞选人的认可,将鼓励各方对该法案予以支持,因为“人们认为希拉里和奥巴马既不是孤立主义者,也不是保护主义者”。

博姆泊尔表示,美国对于全球化有政治方面的担忧,而中国正在成为这种担忧的代名词;对该项法案的支持表明,两位候选人对中国的态度变得更加强硬。博姆泊尔目前是Parven, Pomper & Schuyler的一名游说者。

2007年7月8日星期日

奥巴马竞选办公室被盗


据美联社消息称,奥巴马在爱荷华州达文波特市的竞选办公室昨日被盗。
奥巴马的发言人汤米·维多称两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些竞选文件被盗走。一位竞选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发现了被盗情况,并立即报告给了当地警方。维多说没有任何敏感或不可替代的文件和信息被盗走。
媒体应该不会将此事和水门事件相提并论。

2007年7月7日星期六

奥巴马给LIVE EARTH的致辞


LIVE EARTH大型环保主题演唱会将于今天在全球7大城市同步进行,这样盛况空前的全球性的环保活动应该是史无前例的。下面是LIVE EARTH 官方网站对该活动的介绍:
Live Earth 是将于 7/7/07 举办的为时 24 小时、跨越 7 大洲的 9 场系列音乐会。届时将会吸引 100 多位音乐家、20 亿人的关注,开展一场解决气候危机的全球性运动。
Live Earth 将借助前所未有的全球媒体架构(覆盖所有媒体平台 - 电视、广播、网络及无线频道),面向全球观众。
Live Earth 为气候保护联盟 (Alliance for Climate Protection)、气候团体 ( Climate Group) 以及其它国际组织领导的一场为期数年的运动拉开序幕。该运动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人、公司和政府采取行动以解决全球变暖问题。 美国前任副总统 Al Gore 担任联盟主席和 Live Earth 的合作伙伴。
Live Earth 由 Live 8 的全球执行制片 Kevin Wall 组建。Live 8 活动召集了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观众共同与贫困做斗争。 Wall 与 Al Gore 以及气候保护联盟合作,确保 Live Earth 在 7/7/07 之后的很长时间能继续鼓励人们改变行为习惯。美国前任副总统 Al Gore 是有关全球变暖的威胁及其解决方案的畅销书《不容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一书的作者,也是同名电影(曾获得两项奥斯卡提名)的主角。
Live Earth 计划在纽约的 Giants Stadium;伦敦的 Wembley Stadium;悉尼的 Aussie Stadium;里约热内卢的 Copacabana Beach;约翰内斯堡“人类文明的摇篮”的 Maropeng;东京的 Makuhari Messe;上海东方明珠塔下;汉堡的 HSH Nordbank Arena 以及伊斯坦布尔的 Inonu Stadium 举办音乐会。


奥巴马的竞选网站上专门为此制作了一个3分钟的视频,向该活动致辞。



奥巴马的致辞以对该活动的祝贺开始,并向美国前副总统不遗余力向全球公众宣传气候变化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付出的努力致敬。奥巴马说我们应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初步的主张,并号召所有人跟他一起努力,来解决这个严峻的环境问题。

2007年7月5日星期四

奥巴马的简历


在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上看到的奥巴马的简历,如下:

Biography
Personal
Birthdate: August 4, 1961 (Honolulu, Hawaii)
Hometown: Jakarta, Indonesia; Honolulu, Hawaii
Spouse: Michelle Robinson Obama
Children: Malia Ann Obama, Sasha Obama
Religion: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Education
Harvard Law School, J.D., 1991
Occidential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 B.A.
Punahou School

Experience
Businesses Owned, Past Careers, Board Memberships, Etc.:
Center for Neighborhood and Technology
Chicago Annenberg Challenge
Cook County Bar
Cook County Bar Association Community Law Project
Board Member, Joyce Foundation
Lawyer's Committee for Civil Rights Under the Law
Leadership for Quality Education
Member, Trinity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Board Member, Woods Fund of Chicago

Public Service / Elected Offices:
Senator, United States Senate, 2005-present
Senator, Illinois State Senate, 1997-2004

Book(s)
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 by Barack Obama
The Audacity of Hope: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 by Barack Obama

以下是我的中文翻译:
个人及家庭情况
生日:1961年8月4日(美国,夏威夷,檀香山)
家乡:雅加达,印度尼西亚;檀香山,夏威夷。
配偶:蜜雪儿· 罗宾逊 ·奥巴马
子女:玛丽 安 奥巴马 萨莎 奥巴马
信仰:联合基督教会

教育经历
哈佛大学法学院, 法律博士,1991

西方学院/哥伦比亚大学, 文学士

普那胡学校


职业经历

邻居和技术中心

库克县律师协会

库克县律师协会社区法项目


芝加哥森林基金会


公共服务:

伊力诺依州,州议会参议员,1997年-2004年

美国国会参议员,代表伊力诺依州,民主党,2005年至今


著作:

《我父亲的梦想:一个关于种族和继承的故事》

2007年7月3日星期二

奥巴马的人身保护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为了保护奥巴马的人身安全,美国国家秘密服务局(Secret Service)每天大概要花掉4万美元。奥巴马是第一个得到此类保护的美国总统候选人,而他的竞选对手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也享有此种保护,因为秘密服务局给所有的前美国第一夫人都提供保护。
国家秘密服务局的负责人说2008年大选期间他们需要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来保护候选人,以使他们的人身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按照美国国家秘密服务局网站上的介绍,该机构成立于1865年,当时隶属于美国财政部(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现在则是美国国土安全部的一个下属机构。其最初的目的本来是打击制造假币的行为,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美国政治格局的演变,逐渐增加了很多新的职责。1901年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被刺杀后,国家秘密服务局在国会的要求下开始对美国总统及总统候选人的保护。对于离任的总统,国会通过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应该向他们提供时间不超过十年的保护。

无畏的希望


奥巴马在2004年民主党全国大会上的演讲的主题是无畏的希望(audacity of hope)。一种无限的乐观精神,但是又不是那么得盲目和毫无根据。他是这么说的:
I’m not talking about blind optimism here -- the almost willful ignorance that thinks unemployment will go away if we just don’t think about it, or the health care crisis will solve itself if we just ignore it. That’s not what I’m talking about. I’m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more substantial. It’s the hope of slaves sitting around a fire singing freedom songs; the hope of immigrants setting out for distant shores; the hope of a young naval lieutenant bravely patrolling the Mekong Delta; the hope of a millworker’s son who dares to defy the odds; the hope of a skinny kid with a funny name who believes that America has a place for him, too.

Hope -- Hope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y. Hope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ty. The audacity of hope!

这样的语句的确很有鼓舞力,让那些受尽不公正待遇的人们看到了希望,同时也会乐意支持带给他们希望的候选人。
2006年,奥巴马成为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而标题就是“下一个总统?(the next president?”,这个标志着奥巴马作为一位很有前途的政治明星的冉冉升起。他也在这一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二本著作,《无畏的希望》。

下面是华盛顿周刊的评论文章,文章作者刘见林。
美国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本身的经历或许就是对“美国梦”最好的注解:其父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其母则是堪萨斯州的白人;他本人在印尼和夏威夷长大。

奥巴马儿时的经历在他的上部作品,也是其首部作品--写于从政前的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1995年出版)中有详细的描述。他曾在哈佛法学院学习,后成为《哈佛法律评论》历史上的首位黑人主编;10年前,他决定投身政治生涯,成功获选伊利诺伊州的州参议员,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干得有声有色,帮助民主党击败共和党,成为州参议院的多数党;2004年他又决定竞选美国参议员并获得了成功。

2004年,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题为“无畏的希望”的政策演讲而惊艳四座,使得他一举而名动天下,成为民主党的政治新星。以自由派为主的全美各大媒体对他青睐有加,称其为民主党近几十年来少有的有思想兼有能力的政治家。而今,奥巴马以“无畏的希望”为题,将他对自己从政 10年来的思考,尤其是2004年竞选参议员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全面阐述他的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张。《时代》周刊在该书出版之日竟推出了“何以巴拉克·奥巴马能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的封面报道。一时之间,政治新星奥巴马的声势几乎达到了可与民主党的另一位生力军希拉里·克林顿相提并论的地步,更有人拿他跟知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相比。

奥巴马之所以能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很重要的原因或者在于他的平民主义色彩。他在竞选参议员时,曾驱车走访了伊利诺伊州几乎所有的县城。他在书里回忆起这段让他受益菲浅的旅程时这样写道:社区中心、俱乐部、教堂、工会大楼、汽车旅店、美容店,甚至于私人家庭的用餐室,几乎所有能去的地方我都去了;我尽量不说话,只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尽管有时候能抽空前来见我的只有令人尴尬的一、两个人;不管对方是喜欢听拉什·林堡(Rush Limbaugh,美国著名保守派清谈节目主持人),还是听美国全国公共电台(NPR,自由派舆论重镇),也不管对方是痛恨布什者,还是对民主党感到愤怒者,我都会认真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奥巴马说,该次走访的所见所闻,最让他震惊的不是别的什么玄妙的大道理或者深刻的洞察,而是那些普通人,他们对生活的希望竟是如此地平实,如此地谦逊。不管其肤色如何不同,不管其信仰如何不同,也不管其来自的地方如何不同,来自的社会阶层如何不同,他们都希望能生活得好一点,能找到一份工作,领上一份薪水,不会因为偶尔得了疾病而陷入困境。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考上大学后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放弃,总之,希望的仅仅是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获得起码的安全——这里的安全是广义上的,既包括上述经济上的安全,也包括不会受到犯罪、不会受到恐怖主义攻击的安全,还包括能拥有清新的空气、干净的用水,能有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到老了时能有尊严地退休等等。

在奥巴马看来,这些其实都是最基本的希望,是一个政府应该为她的人民提供的,目前的美国政府却没有做到。美国目前实行的减税政策主要是针对富人而设计的,中产阶级的负担相反倒是增大了,很多普通家庭更是被社会保险的压力逼得喘不过气来,也因此,虽然美国经济这两年来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但普通家庭的收入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还有,当前布什政府采取的反恐政策也没有能够让民众彻底地摆脱恐怖威胁,相反,美国在伊拉克的努力倒是有逐步走向失败的迹象,而世界各地的反美情绪更是日趋高涨,……,可以说,与以往相比,美国人的安全感下降了。

奥巴马表示,从这些人身上他感觉到,在美国精神的深处,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不管是在繁荣时还是在逆境时,它们始终让美国人都能保持一种集体良心而不失望;美国人心中还存在着一些共同的价值理念,让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阶层、不同党派的美国人能够一起生活,共同努力;美国人同样分享共同的美好希望,使这块“新大陆”上进行的这场“人类最伟大的民主试验”能得以成功地运行着。这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共同的希望不仅表现在纪念碑、纪念雕塑上,更表现在广大的美国民众心中。

遗憾的是,奥巴马指出,这几十年来美国的这些共同的理想、价值理念和希望正在不断地萎缩,美国开始日益走上分化——信念和观念上的两极分化(可参见笔者在2004年第45期《华盛顿观察》周刊中关于《大分裂:乡郊美国v.s.城市美国》一书的介绍),不同党派之间长期进行着激烈的文化战争,使得他们几乎不再互相信任,不再听得进去对方的解释,甚至不再有任何共同的语言!对此最好的说明是,民众对政治的态度日益犬儒化。

奥巴马回忆起10年前首次投身政治事业时,他在进行拉票时被问及最多的是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你为什么会取那么奇怪的一个名字?”(他的名字是Barack Obama,不但奇怪,而且和恐怖头子本拉登的名字Osama bin Laden有些相似,9·11后,他的一位友人曾开玩笑地建议他,如果想继续政治生涯,最好改一个名字。)但奥巴马最终还是在并未改头换面的情况下成功当选参议员。

另一个问题则是,“你那么好的一个人,干吗想要去从事像政治这样肮脏、卑鄙的事情?”——造成这种犬儒化氛围的,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政客们的欺骗作风--他们往往上台前说得天花乱坠,上台后却实现不了或根本不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承诺,从而导致民众陷入悲观和产生失望情绪。

对于这个问题,奥巴马是这样回答的:我理解你们的不信任,但我要指出的是,从这个国家创建以来,一直到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一直存在着另一种政治传统——那是一种能让我们相互信任、共同努力的传统,那是一种使得我们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它要远胜于驱使我们分化的力量的传统——只要有足够的人相信这一点并积极行动起来,我们就能有所作为,改变当前的政治困境。奥巴马的这种信念在经历了2004年的参议员选举之后,更加强烈了,因为他从那些普通人身上认识到“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共同的希望”的存在。

因此,奥巴马在书里呼吁,要改变当前的政治困境,就需要改变现在的政治作风,奉行新的诚实、坦率的政治作风,一种基于上述的共同理想、共同价值理念和共同希望的新政治风气,这样,我们已经形成的分化才能逐渐被弥合,重新实现团结。具体到当前的政策,至紧迫者则莫过于调整偏向富人的税收政策,以及设法消除普通美国人的不安全感--包括经济上的和安全上的。

2007年7月2日星期一

奥巴马女孩

前几天在美国有一个视频非常地流行,歌名叫做我热恋上了奥巴马(i got a crush on Obama),歌曲表达的是一个女孩子对于奥巴马的情有独钟。这首歌的MV在YOUTUBE上的点击率达到了百万。


如果这首歌是奥巴马的竞选团队所为,这确实极富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一招,恐怕有很多年轻的女性选民跟MV中的那个女孩子对奥巴马有同样的感觉,很难抵挡住这么一个英俊潇洒幽默风趣的中年男人的魅力。
但是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在这段视频迅速走红之后,连忙出来澄清,奥巴马和这个女孩以及视频制作方没有一点关系。这个视频其实是为一个政治类网站(www.barelypolitical.com)做推广而做的,而那个女孩只是个职业模特而已。

奥巴马和创作共享(creative commons)


CC(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享)似乎是股挡不住的潮流,现在连政治家都提倡这个了。
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前不久致信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要求用CC条款对美国总统候选人的辩论进行授权,允许这些内容在网络上自由免费的传播。因为对该辩论进行直播的电视台之前发布了版权声明说禁止他人将辩论录像在网络说传播。所以奥巴马就专门写了一封公开信,希望能够对这一做法进行修改。该信的原文如下:

Dear Chairman Dean:
I am writing in strong support of a letter from a bipartisan coalition of academics, bloggers and Internet activists recently addressed to you and the 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 The letter asks that the video from any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debate be available freely after the debate, by either placing the video in the public domain, or licensing it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As you know, the Internet has enabled an extraordinary range of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olitical dialogue around this election. Much of that participation will take the form of citizen generated content. We, as a Party, should do everything that we can to encourage this participation. Not only will it keep us focused on the issues that matter most to America, it will also encourage participation by a wide range of our youth who have traditionally simply tuned out from politics.

The letter does not propose some radical change in copyright law, or an unjustified expansion in “fair use.” Instead, it simply asks that any purported copyright owner of video from the debates waive that copyright.

I am a strong believer in the importance of copyright, especially in a digital age. But there is no reason that this particular class of content needs the protection. We have incentive enough to debate. The networks have incentive enough to broadcast those debates. Rather than restricting the product of those debates, we should instead make sure that our democracy and citizens have the chance to benefit from them in all the ways that technology makes possible.

Your presidential campaign used the Internet to break new ground in citize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 would urge you to take the lead again by continuing to support this important medium of political speech. And I offer whatever help I can to secure the support of others as well.

Sincerely,

Barack Obama

奥巴马的理由是说放弃对辩论的版权或者使用CC条款的话,可以促进公众参与政治对话,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辩论的内容。莱西格对奥巴马的公开信也是大加称赞。

说起来奥巴马算是运用互联网进行宣传的高手,不仅自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且在YOUTUBE上可以看到几千个有关他的新闻和演讲的视频,其中很多都是他的竞选团队制作并上传的。另外奥巴马还在MYSPACE上建立了自己的网页,这样的话可以更有效的拉近和年轻选民之间的距离,提升他在年轻人当中的支持率。这些都可以算是他擅于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的例子,当然背后肯定也有媒体专才出谋划策了,以前在纽约时报上面还看到一篇专门采访奥巴马的媒体顾问的文章,里面就是谈的这个问题。

其实奥巴马支持CC也是对他自己有好处的。辩论的录像如果没有版权保护或者采用CC的话,当然是有更多的人可以免费的看到他的辩论和演讲了,这样也就提高了自己的曝光率,对提升支持率肯定也是大有帮助的。

奥巴马筹款领先


根据纽约时报的最新报道,奥巴马的筹款额在两党各大候选人中领先。
奥巴马的竞选团队1日宣布在今年第二季度募得竞选捐款3250万美元,不但超越他最强劲的对手,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预估的募款金额,也创造了目前为止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历来募款数额最多的纪录。相对于奥巴马来讲,希拉里所募得的资金就少很多了,这位前第一夫人现纽约州参议员在第二季度筹到2100万美元。
两个季度合并,奥巴马至今共募得捐款5820万美元。根据他向选务单位提报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总共有15.4人捐款给他,比第一季多了5万人。奥巴马竞选阵营估计,他目前募款所得已经足以支付初选所需。

  在民主党的其他候选人方面,前参议员爱德华兹1日也公布了第二季募款数额,他只筹到900万美元,远远低于第一季度的1400万美元。

  奥巴马、希拉里以及艾德华兹目前都是民主党内领先的候选人,其他候选人当中,目前募款成绩最好的是新墨西哥州长理查德森,他上月筹到700万美元,而总计已经筹到1300万美元。随着初选日期逐渐逼近,募款数额落后的候选人也将陆续被迫退出。
奥巴马能够在筹款方面取得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奥巴马竞选团队的辛苦和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奥巴马的团队非常善于利用新媒体和WEB2.0的运用,奥巴马在各大社交网站都建立了个人主页,以加强和年轻选民之间的沟通,比如说MYSPACE, YOUTUBE, FLICKR, 另外其官方竞选网站也经常发布一些非常即时的新闻和视频内容,这些措施都让年轻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这位黑人参议员的个人风采。另外还有少数族裔比如说非裔美国人对其的天然认同,这些因素都促成了其在竞选筹款中获得领先,这些因素也必然是他在最终投票时获得优势的保证。

2007年6月30日星期六

奥巴马的著名演讲

奥巴马为美国人所熟知,主要是得益于他在2004年美国民主党大会上的主题演说,虽然该演说的主要目的是力挺克里作为2004年美国总统的候选人,但是那场演说却让美国人知道了在伊力诺依州有一位很有口才并且英俊潇洒的黑人州参议员。下面是他演说的视频。

这是演讲的第一部分。


这是演讲的第二部分。


以下是演讲的文稿。
Thank you so much.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so much. Thank you so much.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Dick Durbin. You make us all proud.

On behalf of the great state of Illinois, crossroads of a nation, Land of Lincoln, let me express my deepest gratitude for the privilege of addressing this convention.

Tonight is a particular honor for me because, let’s face it, my presence on this stage is pretty unlikely. My father was a foreign student, born and raised in a small village in Kenya. He grew up herding goats, went to school in a tin-roof shack. His father -- my grandfather -- was a cook, a domestic servant to the British.

But my grandfather had larger dreams for his son. Through hard work and perseverance my father got a scholarship to study in a magical place, America, that shone as a beacon of freedom and opportunity to so many who had come before.

While studying here, my father met my mother. She was born in a town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in Kansas. Her father worked on oil rigs and farms through most of the Depression. The day after Pearl Harbor my grandfather signed up for duty; joined Patton’s army, marched across Europe. Back home, my grandmother raised a baby and went to work on a bomber assembly line. After the war, they studied on the G.I. Bill, bought a house through F.H.A., and later moved west all the way to Hawaii in search of opportunity.

And they, too, had big dreams for their daughter. A common dream, born of two continents.

My parents shared not only an improbable love, they shared an abiding faith in the possibilities of this nation. They would give me an African name, Barack, or ”blessed,” believing that in a tolerant America your name is no barrier to success. They imagined -- They imagined me going to the best schools in the land, even though they weren’t rich, because in a generous America you don’t have to be rich to achieve your potential.

They're both passed away now. And yet, I know that on this night they look down on me with great pride.

They stand here -- And I stand here today, grateful for the diversity of my heritage, aware that my parents’ dreams live on in my two precious daughters. I stand here knowing that my story is part of the larger American story, that I owe a debt to all of those who came before me, and that, in no other country on earth, is my story even possible.

Tonight, we gather to affirm the greatness of our Nation — not because of the height of our skyscrapers, or the power of our military, or the size of our economy. Our pride is based on a very simple premise, summed up in a declaration made over two hundred years ago: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i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at is the true genius of America, a faith -- a faith in simple dreams, an insistence on small miracles; that we can tuck in our children at night and know that they are fed and clothed and safe from harm; that we can say what we think, write what we think, without hearing a sudden knock on the door; that we can have an idea and start our own business without paying a bribe; that we can participate 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without fear of retribution, and that our votes will be counted -- at least most of the time.

This year, in this election we are called to reaffirm our values and our commitments, to hold them against a hard reality and see how we're measuring up to the legacy of our forbearers and the promise of future generations.

And fellow Americans, Democrats, Republicans, Independents, I say to you tonight: We have more work to do -- more work to do for the workers I met in Galesburg, Illinois, who are losing their union jobs at the Maytag plant that’s moving to Mexico, and now are having to compete with their own children for jobs that pay seven bucks an hour; more to do for the father that I met who was losing his job and choking back the tears, wondering how he would pay 4500 dollars a month for the drugs his son needs without the health benefits that he counted on; more to do for the young woman in East St. Louis, and thousands more like her, who has the grades, has the drive, has the will, but doesn’t have the money to go to college.

Now, don’t get me wrong. The people I meet -- in small towns and big cities, in diners and office parks -- they don’t expect government to solve all their problems. They know they have to work hard to get ahead, and they want to. Go into the collar counties around Chicago, and people will tell you they don’t want their tax money wasted, by a welfare agency or by the Pentagon. Go in -- Go into any inner city neighborhood, and folks will tell you that government alone can’t teach our kids to learn; they know that parents have to teach, that children can’t achieve unless we raise their expectations and turn off the television sets and eradicate the slander that says a black youth with a book is acting white. They know those things.

People don’t expect -- People don't expect government to solve all their problems. But they sense, deep in their bones, that with just a slight change in priorities, we can make sure that every child in America has a decent shot at life, and that the doors of opportunity remain open to all.

They know we can do better. And they want that choice.

In this election, we offer that choice. Our Party has chosen a man to lead us who embodies the best this country has to offer. And that man is John Kerry.

John Kerry understands the ideals of community, faith, and service because they’ve defined his life. From his heroic service to Vietnam, to his years as a prosecutor and lieutenant governor, through two decades in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he's devoted himself to this country. Again and again, we’ve seen him make tough choices when easier ones were available.

His values and his record affirm what is best in us. John Kerry believes in an America where hard work is rewarded; so instead of offering tax breaks to companies shipping jobs overseas, he offers them to companies creating jobs here at home.

John Kerry believes in an America where all Americans can afford the same health coverage our politicians in Washington have for themselves.

John Kerry believes in energy independence, so we aren’t held hostage to the profits of oil companies, or the sabotage of foreign oil fields.

John Kerry believes in the Constitutional freedoms that have made our country the envy of the world, and he will never sacrifice our basic liberties, nor use faith as a wedge to divide us.

And John Kerry believes that in a dangerous world war must be an option sometimes, but it should never be the first option.

You know, a while back -- awhile back I met a young man named Shamus in a V.F.W. Hall in East Moline, Illinois. He was a good-looking kid -- six two, six three, clear eyed, with an easy smile. He told me he’d joined the Marines and was heading to Iraq the following week. And as I listened to him explain why he’d enlisted, the absolute faith he had in our country and its leaders, his devotion to duty and service, I thought this young man was all that any of us might ever hope for in a child.

But then I asked myself, "Are we serving Shamus as well as he is serving us?"

I thought of the 900 men and women -- sons and daughters, husbands and wives, friends and neighbors, who won’t be returning to their own hometowns. I thought of the families I’ve met who were struggling to get by without a loved one’s full income, or whose loved ones had returned with a limb missing or nerves shattered, but still lacked long-term health benefits because they were Reservists.

When we send our young men and women into harm’s way, we have a solemn obligation not to fudge the numbers or shade the truth about why they’re going, to care for their families while they’re gone, to tend to the soldiers upon their return, and to never ever go to war without enough troops to win the war, secure the peace, and earn the respect of the world.

Now -- Now let me be clear. Let me be clear. We have real enemies in the world. These enemies must be found. They must be pursued. And they must be defeated. John Kerry knows this. And just as Lieutenant Kerry did not hesitate to risk his life to protect the men who served with him in Vietnam, President Kerry will not hesitate one moment to use our military might to keep America safe and secure.

John Kerry believes in America. And he knows that it’s not enough for just some of us to prosper -- for alongside our famous individualism, there’s another ingredient in the American saga, a belief that we’re all connected as one people. If there is a child on the south side of Chicago who can’t read, that matters to me, even if it’s not my child. If there is a senior citizen somewhere who can’t pay for their prescription drugs, and having to choose between medicine and the rent, that makes my life poorer, even if it’s not my grandparent. If there’s an Arab American family being rounded up without benefit of an attorney or due process, that threatens my civil liberties.

It is that fundamental belief -- It is that fundamental belief: I am my brother’s keeper. I am my sister’s keeper that makes this country work. It’s what allows us to pursue our individual dreams and yet still come together as one American family.

E pluribus unum: "Out of many, one."

Now even as we speak, there are those who are preparing to divide us -- the spin masters, the negative ad peddlers who embrace the politics of "anything goes." Well, I say to them tonight, there is not a liberal America and a conservative America -- there i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re is not a Black America and a White America and Latino America and Asian America -- there’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pundits, the pundits like to slice-and-dice our country into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Red States for Republicans, Blue States for Democrats. But I’ve got news for them, too. We worship an "awesome God" in the Blue States, and we don’t like federal agents poking around in our libraries in the Red States. We coach Little League in the Blue States and yes, we’ve got some gay friends in the Red States. There are patriots who opposed the war in Iraq and there are patriots who supported the war in Iraq. We are one people, all of us pledging allegiance to the stars and stripes, all of us defending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the end -- In the end -- In the end, that’s what this election is about. Do we participate in a politics of cynicism or do we participate in a politics of hope?

John Kerry calls on us to hope. John Edwards calls on us to hope.

I’m not talking about blind optimism here -- the almost willful ignorance that thinks unemployment will go away if we just don’t think about it, or the health care crisis will solve itself if we just ignore it. That’s not what I’m talking about. I’m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more substantial. It’s the hope of slaves sitting around a fire singing freedom songs; the hope of immigrants setting out for distant shores; the hope of a young naval lieutenant bravely patrolling the Mekong Delta; the hope of a millworker’s son who dares to defy the odds; the hope of a skinny kid with a funny name who believes that America has a place for him, too.

Hope -- Hope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y. Hope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ty. The audacity of hope!

In the end, that is God’s greatest gift to us, the bedrock of this nation. A belief in things not seen. A belief that there are better days ahead.

I believe that we can give our middle class relief and provide working families with a road to opportunity.

I believe we can provide jobs to the jobless, homes to the homeless, and reclaim young people in cities across America from violence and despair.

I believe that we have a righteous wind at our backs and that as we stand on the crossroads of history, we can make the right choices, and meet the challenges that face us.

America! Tonight, if you feel the same energy that I do, if you feel the same urgency that I do, if you feel the same passion that I do, if you feel the same hopefulness that I do -- if we do what we must do, then I have no doubt that all across the country, from Florida to Oregon, from Washington to Maine, the people will rise up in November, and John Kerry will be sworn in as President, and John Edwards will be sworn in as Vice President, and this country will reclaim its promise, and out of this long political darkness a brighter day will come.

Thank you very much everybody. God bless you. Thank you.

开站公告


经常看到很多明星的粉丝网站,但是很少有人给政治人物开粉丝网站。

但是很多政治家逐渐认识到新媒体和WEB 2.0在政治宣传中的作用,奥巴马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能手。

希望我的这个博客能够给中文知识圈里对奥巴马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当然如果更好的话希望这个博客能够成为大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的一个平台